圆桌|比抽象更重要的,是个人语言与彼此的不同
2023-04-18 16:30:32 来源:澎湃新闻

“我们经常说一个词‘中国当代艺术’,但是如果你真的来到中国,你会发现中国当代艺术如此的差异化,如此的不同。以抽象艺术而言,比抽象更重要的是什么?是个人的语言,是差异性,是彼此之间的不同。”


【资料图】

结合上海外滩艺术中心185空间开馆展与同名画册《比抽象重要》新书发布,近日,展览策展人携手陈文骥、陈彧凡、丁乙、黄渊青、梁铨等七位参展艺术家在发布会上展开对谈,共同探讨抽象艺术的当下表现以及抽象主题之外的个人性和独特性。

《比抽象重要》新书发布与对谈现场

《比抽象重要》展览同名画册由上海外滩艺术中心出品,由策展人崔灿灿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画册刊载了陈文骥、陈彧凡、丁乙、黄渊青、梁铨、谭平、王一、周力八位抽象艺术家入选185空间开馆展的作品并记录了艺术家们各自的创作历程,以及对于抽象艺术“差异性”的理解及思辨。

《比抽象重要》书影

“我们经常说一个词‘中国当代艺术’,但是如果你真的来到中国,你会发现中国当代艺术如此的差异化,如此的不同。如果你看十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展览,你会发现这十位艺术家代表着不同的方向,代表着不同的价值。所以回到我们的展览主题,比抽象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个人的语言,是差异性,是彼此之间的不同。所以我们这个展览要呈现的并不仅仅是艺术家和抽象之间的关系。同样我们希望呈现的是艺术家的不同——八位艺术家的在语言上的差异,在目的上的差异,在构建上的差异,以及最终呈现强烈的这种视觉的差异。”策展人崔灿灿说。

“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上海外滩艺术中心185空间是一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一个老空间,在外滩。当我们面对一个老建筑,面对一个有个明确的历史风格和他的历史定位的一个建筑,我们如何去重新激活它的活力?我想请大家谈谈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抽象艺术的创作,或者艺术家不认同自己是抽象艺术的创作。因为在中国的艺术教育系统里面,绝大多数的教育最初都是从写实、从传统的素描、从具象绘画出发,那曾经是中国艺术的一个传统。那么每位艺术家又是在什么契机、什么机缘、或者在什么样的影响之下进入了我们称之为更宽泛的抽象艺术的创作?”

上海外滩艺术中心185空间

艺术家梁铨在发言中提及书法的影响:“在找寻艺术语言过程中,我尝试了很多方式,到最后突然发现还是对书法感兴趣。但是我现在很后悔,小时候书法课逃课,现在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好好地学习书法。我只会看,不会写,所以我买了很多字帖来临摹。临帖过程中,我发现把这些字的局部放大以后,多少会有抽象的因素在。然后我在这边做一点尝试,尝试到最后发现有一条路可以走。那么就慢慢,慢慢就走下来,走到现在。还有一点就是我在1980年代去北京旅游,当时北京只有两个画廊,都是外国人开的,红门画廊和四合院画廊。红门画廊里面,展出的是谭平老师从德国回来画的铜版画。当时我不认识,但是我很震惊,铜版画的抽象也能这么完整。因为当时我自我感觉有一些想搞抽象,搞抽象不容易,而且有它独特的语言。当时我就记住了谭平老师,我今天很高兴能跟他一起在这里举办展览。另一个四合院画廊里面的人都讲英语,我当时进去时候一肚子不高兴,但是进去看了陈文骥的展览,画的是一些很冷的风景,有五角星、工厂,冷冷的调子。我也很感动,还有人画这种油画,因为当时流行的是苦难的的油画,所以这次北京之行对我是有很大的影响。”

“比抽象重要”展出梁铨作品

“我想到元代倪瓒——中国山水画画得最美的画家,他画的《六君子图》,收藏在上海博物馆,那是千古绝唱,到现在也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好的画。他生活在元代,他是江南的汉人。元代把人分成好几档,南方的汉人是最低的。倪瓒住在江南无锡,在元代统治下心灵是很痛苦的。但在他的作品中一点看不出这种痛苦,看到的反而是一个非常澄明的大好世界,所以,不能说时代很紧张,艺术家就一定要表现紧张,要因人而异,还是要根据个人的喜怒爱好和个人的思考来决定你该表达什么。如果你表达好了,你放心,100年以后一定有人会给你写,有人认证,所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梁铨说。

“比抽象重要”展出陈文骥作品

艺术家陈文骥说:“作抽象领域的思考,我算是后辈。因为1980年代就开始起步考虑抽象,到2005年以后才慢慢有点觉悟,还没有到真正的进步。因为我当时是版画出来的,开始做版画,后来进入油画。因为谭平是版画出来画油画,启发了我,我才敢画油画。后来他从德国回来,我看他又开始抽象,多多少少我也有点被触动。所以我对抽象这个领域的思考,没有像他们一样积累那么长时间,也不是说系统很完备的。而且我自己也没有真正把抽象的概念考虑那么多。但是我力求在平面表述上,做出我自己的态度,我喜欢把一种绘画,或者视觉表述的东西在空间中呈现。”

“比抽象重要”展出谭平作品

“我们都是美院毕业的,其实在学院里基本上差不多,从写实到表现。大概在1987年或1988年,做了一点点抽象的实验。但那时候对抽象的理解是非常浅的,完全是通过视觉——没有形象就是抽象。”艺术家谭平说,“1989年我去了柏林大学,在那学习了五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才知道,抽象背后的东西。当你看到抽象表达的时候,你更多的关注他的行动性。其实比抽象更重要的是人、是性格,性格决定艺术表达的方式,当然也和每个人的经历有关。在美院学习的时候,他基本上学的那个东西就是你想表达任何的想法——还不叫观念的时候,有任何的想法、任何的感觉,你都要通过版画的方式来实现。后来到了德国学习,对我影响还蛮大的,特别大的一点还是观念艺术。在那个时候学院教育已经从专业教育走向了观念艺术的教育。教授总是问你:‘你要干嘛?你想表达什么?’当你把这个事儿讲清楚的时候,你自己弄清的时候,他就会问你‘你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这个时候你说我想通过油画,然后他就会说‘难道油画能准确表达你的想法吗?’你突然发现可能确实通过油画不太合适,可能拍张照片挺合适,或者是做一个行为。那时候我可以通过空间装置的方式,或者是通过一段短短的影像、照片表达。前段时间还做了一个空间,带有这个表演性的这样一些创作。”

“比抽象重要”展出丁乙作品

艺术家丁乙在发言中认为,整个的中国当代艺术或者抽象艺术来源于1980年代,“19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对于整个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包括新艺术的建设都起了很大的阻力。但是这个时期也让我看到了该运动实际上是比较人文主义的,充满着宣泄的情绪。记得当时关于人体的展览在北京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很多的市民都被吸引到了展厅。但在上海就好像很安静、很平静。虽然票房不错,大家都去看,但是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层面的反响。所以我觉得上海与1930年代曾经的繁荣以及当时整个殖民地的历史是有关的。它的视野,始终是当年全球的一个视野。在这样的一个视野里面,你会保持某种定力。这个定力我觉得可能是某种上海性在里面,你会稳定的来处理你看到的所有东西,包括图像。对于艺术家来说,可能会更多的去考虑作品的结构,考虑作品的背后。这也是我的艺术走向抽象的起步历程。因为今天在这样的空间里面做这样的作品,它实际上是一个新的背景,和1980年代的背景完全不一样,1980年代没有任何的画廊,没有任何的艺术产业,所有的艺术家都是凭着理想。因为在1980年代这样的画不仅市场没有关注,老师也觉得你的路是走错了,没有社会反响。我觉得时代性对于艺术家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艺术家黄渊青在发言中同样提及书法:“前面我说曾经好像很反抗书法,但是我在书法上花的时间和功夫很多,就是从开始喜欢到讨厌,然后再喜欢。因为前面讲到当初1980年代新的思考进来,我们在大学里读书,看了很多的东西,然后有许多艺术、哲学之类的这种影响很大。所以对书法、对传统文化开始反思,这是起步点。”

标签:

下一篇:
上一篇: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