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冯小刚执导的电视剧《回响》在爱奇艺播出。
截至目前,电视剧《回响》除了招来观众的一片质疑声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响亮的反馈了。
【资料图】
好在电视剧不长,一共13集,有VIP的会员已经能看到大结局。
无独有偶,2021年,冯小刚导演的一部都市女性群像剧《北辙南辕》也是在爱奇艺播出的,那部豆瓣只有4.9分的电视剧让不少网友对冯导激情留言。
“拍得很好,下次不要再拍了。”
还没到两年,冯导带着新电视剧又来了,还是爱奇艺,相比起《北辙南辕》来说,《回响》的观剧体验确实提高了。
但提高得非常有限。
披着悬疑剧外衣的伦理剧
《回响》是一部很典型的悬疑量不够的电视剧。
电视剧《回响》,改编自作家田代琳(笔名:东西)的同名长篇小说。
小说中的故事以一起年轻女性被杀案为开头,多个犯罪嫌疑人次第浮现。负责这起案件的女警冉咚咚,在调查中突然发现丈夫,文学教授慕达夫的私自开房记录。
杀人案线和感情线被田代琳作为了两条并行的写作线路,在奇数章描写冉咚咚的推理和侦破,在偶数章写冉咚咚与文学教授慕达夫的婚姻危机,最后一章两线合并。
作家旨在两条线上的人物均内心翻滚,相互缠绕形成“回响”。田代琳也作为编剧加入电视剧《回响》的创作团队。
从文学上来看,小说《回响》在阅读中的确为读者留下了脑补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但一旦影视化,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观众的体验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在短短13集的体量中,要拍出两条线索互相缠绕,形成回响的样貌,势必会对原作品进行取舍,但冯小刚尊重了原作者的创作思路,一分为二呈现两条线索。
不得不说,在感情线的呈现中,冯小刚保持了非常好的水准,剧中人物的不少表达和呈现也带着冯氏喜剧的影子,尤其是在感情出轨的段落中,冯导呈现了精到的理解和表达。
不知是冯导有意为之,还是编剧强硬坚持,电视剧保留了大量小说中的原文描述,但当文字视觉化后,影片的气质和节奏立刻变得诡异和拖沓。
女主角冉咚咚(宋佳饰演)和丈夫慕达夫(王阳饰演)躺在床上的那段内心独白对话尤甚。
《回响》片段。图/视频截图
慕达夫:“我已经气得无话可说,心里不禁涌起一股鲁迅式的悲哀,仿佛天下没有说理的地方。”
冉咚咚:“我知道他没睡着,他也知道我知道他没睡着,我知道他知道我知道他没睡着,但他还是假装睡着了。”
“我想看悬疑啊,你给我整这文艺复兴绕口令有意思么?”观众气到掀桌。
再比如房东回答警察的问询:“她对我来说,就是每个月十五号的那声叮咚。”同样是放在文字上阅读毫无障碍,让演员对着镜头说出来之后,就变得异常奇怪。
“哪个房东面对警察会这样说话?”
呈现的复杂人性和情绪越多,对于悬疑感的消解就越大,最后沦为四不像。不悬疑,不破案,都在唠家常,悬疑剧情不够抓人。对很多人来讲,这不是刑侦探案剧,而是一部家庭伦理剧。
更令人糟心的是,剧情刚到紧要关头或男女主的情感刚到要爆发时,冷不丁地来一出闪回,一下子就把全剧的节奏拉慢了。
随着电视剧播出,悬疑感被消耗殆尽,只剩下了一地狗血的家庭伦理。角色人物的矫情造作,远离生活,脱离现实,普通观众自然无法代入、共情。
你到底会不会拍电视剧?
从《回响》的镜头语言和画面上来看,冯小刚的技术水平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
电视剧的第一集通过出色的调度拉满了整部作品的悬疑感,只可惜这个悬疑感就停留在了第一集。
整部作品选择了整体偏绿的滤镜,造成了演员经常处于“绿莹莹”的状态中。随着剧集的播出,滤镜的过分使用也被观众诟病。
《回响》剧照。图/《回响》官方微博
不得不说,冯小刚的号召力和人缘还是不错的,《回响》的演员阵容堪称豪华。除了宋佳和王阳分饰男女一号之外,参演的演员还有:张国立、徐帆、张嘉益、黄轩、董洁、许亚军、管虎、包贝尔、朱雨辰等。
这是一串足以令业内艳羡的名单,可惜这些演员并没有令这部自带硬伤的作品最终成为神作。
上世纪90年代,冯小刚是拍过电视剧的,并且还拍过不少不错的电视剧。
《北京人在纽约》《情殇》《一地鸡毛》等都出自冯小刚之手。1997年冯小刚拍摄了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月亮背面》,但因为内容过于现实与震撼,演员的表演也比较开放,此片遭到了冷处理。
就在《月亮背面》未能和观众见面的同年12月,电影《甲方乙方》火了,不仅为内地市场开辟了“档期”概念,还加入了“导演分红制度”,为内地电影市场革新带来巨大改变。
随后冯小刚也一头扎进了电影创作中。直到去年,《北辙南辕》上映,冯小刚已经25年未曾执导过电视剧了。
但《北辙南辕》上映后,观众几乎呈现了一边倒的不买账,《北辙南辕》中的剧情桥段充斥着悬浮感,观众看完电视剧后觉得冯小刚不太懂女性,更不懂普通人的生活。
《北辙南辕》宣传海报。图/《北辙南辕》官方微博
这种感觉在《回响》中再次出现了,这次冯小刚尽力去理解女性,去理解女性在家庭中的生活和挣扎,但他明显不太懂悬疑,也不懂观众要的悬疑是什么。
作家叶三曾经发文评价过冯小刚:“冯小刚一直以来的困境是他自己的壶,装的总是别人的酒。这酒,早期是王朔,后期则是严歌苓和刘震云。”
在叶三看来,因为商业/喜剧导演的身份,也注定了冯小刚作者性的缺乏。冯小刚始终未曾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电影语言体系。“从玩世不恭的解构主义,到女性主义,再到厚重的历史回顾,他自身的表达只能藏在杯底,以走私的形式小眉小眼地流露。”
在电视剧《回响》中也是如此,他再次用自己的壶试图装下作家田代琳的酒,和此前不同的是,无论是王朔、严歌苓还是刘震云,他们的酒在那个时代都是被受众认可的口味。
而田代琳的这瓶《回响》,虽然获得了人民文学奖,但是在豆瓣读书中的评分仅有6.3分。也就是说,原作从文学上也并没有征服绝大部分读者。
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终的作品就只剩下半瓶子晃悠了。
冯小刚,救不了迷雾剧场
迷雾剧场的成立的的确确推进了影视行业内容品类的进阶,让一些在电影和长剧之间的剧本有了新的生存空间。
时至今日,好作品和迷雾剧场依然无法划等号,大量不及格的作品存在,不断消耗着观众对于品牌的好感度。
迷雾剧场的作品质量不稳定,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
观众一直期待能看到下一部《隐秘的角落》或是《沉默的真相》,但从观众反馈来看,无论是《非常目击》还是《在劫难逃》《致命愿望》,都没有达到观众期待的样子。
究其原因,还是优秀的剧本太少。缺少逻辑、性格、难寻立足点,只顾渲染氛围,让整个作品失去灵魂的作品太多了。
本来去年底《回来的女儿》有望令迷雾剧场翻身,可怎奈中期崩盘,播出过半之后,已经没有“有效的剧情”放出了,只能靠胡编乱造来凑集数了。都不是烂尾,而是烂腰了。
迷雾剧场的观众很大一部分是冲着“悬疑”来观剧的,“悬疑”成为迷雾剧场的硬指标,不少作品都被诟病“悬疑”不够,徒剩“迷雾”。
观众最热衷的故事深度、广度、硬核的推理过程,在不懂导演和创作团队的“表达”中被淹没了。
创作者显然更希望利用悬疑的讲述承载更多的现实问题,去碰触更多真实存在的社会痛点,但二者交织在一起时,就不可避免出现失焦、杂乱的问题。
只顾着营造悬疑氛围,简单地把现实问题拿来当元素借鉴,必然造成剧情没有逻辑,漏洞百出。
在一次次失败之后,迷雾剧场先后选择了采用大牌艺人、流量艺人加入剧集来吸引受众,赵丽颖、范丞丞都参演过迷雾剧场中的作品,但效果均不理想,于是又把目光投向了电影导演。
这就出现了,前有王小帅用《八角亭迷雾》呈现了个故弄玄虚的家庭伦理剧,后有冯小刚又用《回响》呈现了矫揉造作的家庭伦理剧。
想重现当年的辉煌,迷雾剧场不可谓不努力。往好了说,迷雾剧场正在通过一次次的实验,探索悬疑题材的边界和观众的口味,试图潜移默化地改变观众对悬疑的单一认知;往坏了说则是,反正都不好看,挨个试试。
冯小刚曾说过一句著名的“垃圾话”:“中国垃圾电影太多,是因为有垃圾观众捧场。”
不知道这次《回响》播完,谁还会捧场呢?
作者:吉安冰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08-29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